晚報記者新成屋 王楠 報道
  在浦東金橋開發區,綜合黨委副書記兼工會聯合會主席吳慧芳是個“電話忙人”。開發區企業、員工遇到大大小小的煩心事都喜歡找“吳書記”,而她也確實“有求必應”——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,金橋開發區生產企業受到各種因素影響,勞資矛盾有所增加。吳慧芳率領她的工會團隊和新發展的黨員團隊,妥善處理了群體性勞資糾紛124起,其中涉及世界5蒸烤箱00強企業16起,涉及員工上萬名。
  做了基層工作40年,吳慧芳早已習慣了瑣碎蕪雜,卻仍在堅持不斷創新:“幫群眾,要幫到根上,給三百兩百元,還不如引領他們鼓勇氣,長情趣用品技能,敢於追夢圓夢。 ”吳慧芳說。
  “職工烤肉之家”開進洋企業
  開發區內的歐姆龍 (上海)有限公司職工每次走進活動室健身關鍵字行銷、閱讀,都會想起吳慧芳。當年,公司規劃新的辦公大樓時,沒有設計職工的休閑活動場所,是開發區工會聯合會主席吳慧芳親自與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協商,最終為大家爭取到了200多平方米的場地,圓了外企員工的“職工之家”夢。
  吳慧芳認為,“職工之家”的理念在新時期民企、外企林立的開發區,可以發揮獨特的社會凝聚作用。
  後藤電子(上海)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周鳳蓮,總是忘不了吳慧芳幫助建立“職工互助基金”的事。當初,為更好地保障職工群眾的醫療需求,該公司總經理設想建立職工醫療互助基金,行政出一塊,工會出一塊,員工再自付一塊。很多員工對此不理解。周鳳蓮情急之下求助吳慧芳。
  聽完事情原委,作為工會“大家長”的吳慧芳脫口而出:“這是好事,一定要做下去。 ”在她的堅持下,經過企業與員工的反覆協商,互助基金終於建立。當第一位患病員工得到5000元醫療互助金後,職工們看在眼裡,也樂於掏出自己的那份來共享了。眾人拾柴火焰高,在後藤電子,互助基金已惠及50多名員工,最高補助金額也從最初設計的5萬元上升至20萬元。
  如今,金橋開發區的工會覆蓋率超過九成,不少原先對工會工作有抵觸情緒的外企高管,從吳慧芳的實際行動中受到啟發,成為工會事務的堅定支持者。
  勞資糾紛重依法維權
  吳慧芳所在的金橋經濟開發區彙集了多家企業,受到國際經濟、企業經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,2008年至今,共有150家企業關閉、搬遷、裁員,勞資糾紛頻發。
  2011年8月,金橋開發區內一家外資企業因搬遷至外地,不給勞務派遣公司的員工經濟補償,導致300多人聚集。
  類似的勞資糾紛,吳慧芳隔三差五就會遇到一起。雖然工人們的做法過激,但資方的做法也明顯站不住腳。像處理其他勞資糾紛一樣,在替合法權益受損的職工撐腰的同時,吳慧芳更看重的是,“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權益在哪裡,怎麼去依法維權。 ”
  吳慧芳建議,工人們選出9名談判代表,並請來律師給代表們做勞動法律方面的培訓。最後勞資雙方達成協議,解決了糾紛。
  吳慧芳不怕難,也不怕煩。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,時任上海金山石化總廠工會副主席的吳慧芳,就面對全廠每年2000多套、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職工福利房分配“一碗水端不平”的境地。她大膽改革分房思路,最終以職工代表大會的形式,通過工齡、職務、職稱等評價體系,實現了分房的公開、透明。憑著一種“逢山開路,遇河架橋”的擔當精神,迄今為止,吳慧芳牽頭處置群體性勞資糾紛124起,涉及員工11930人。
  人才培育巧設“高師庫”
  “百名高技能人才培育計劃”,是吳慧芳做群眾工作的又一創新舉措。通過典型引領、比武培訓、高師帶徒等方法,提升開發區一批又一批職工群眾的工作技能。
  其中, “高師帶徒”源起在一次瞭解研發機構時,一位博士憤憤不平地拉住吳慧芳:他在參與一項科技研發時,外方技術人員將核心內容“屏蔽”,不讓中方技術人員“觸摸”。
  “外國人能做到的,我們一定能做到! ”吳慧芳暗下決心。
  多番指導、多次協商,德資西門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率先建立了第一個25人的“高師庫”,僅CT部門就有20對師徒成功結對,而且不少是跨國組合,覆蓋整個研發團隊的所有部門。不久後,吳慧芳走訪西門子公司,不經意間看到咖啡吧里有一個金髮碧眼的老外,有人告訴她:“那是德國派來開發區的實習生,現在我們中國人可是師傅啦! ”吳慧芳,當時內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。
  近3年,金橋開發區已有超過65家非公企業申報了浦東新區科技創新、先進操作法等項目512個,141個項目入圍並獲得浦東新區的獎勵。由開發區企業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“專家組”所制定的網絡架構師、智能卡設備維修工程師等技術的等級指標,填補了國內空白。
  “做群眾工作,就是做人的工作,就是要做到大家的心坎上”吳慧芳說。
  (原標題:當好工人權益的“代言人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26fqel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